Category - 公众号【今日脑图】

2017-12-30 06:09:19    1053

创业企业的毁灭之路

为什么有些创业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有些却匆匆关门大吉?

原因很简单:能挨过最初几年的创业公司都没有严格遵守传统的、以产品开发为中心的创业模式。

而这种模式恰恰是产品经理和风险投资界以往一直信奉的。

传统产品开发方法有四个步骤:产品创意、产品开发、产品测试和对外发布。

然而这四个步骤中,却隐含了当前创业形势下的致命误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误区:

创业|创业的毁灭之路是传统产品开发方法

当前创业形势下的致命误区

1. 根本不知道顾客在哪里,却自以为了解顾客的需求(脑图哥提过的“闭门造车”);

2. 过分强调产品上市的时间,严格执行既定的目标,但几乎不反思有没有判断失误;

3. 常常盲目仓促地扩张,使公司现金流变得短缺;

4. 依赖销售和营销,但往往缺乏对市场的正确认识等等。

《四步创业法》一书中提出,创业企业手中唯一的砝码就是产品创意,创业要做的事情是为产品找到市场,而不是根据已知的市场来优化产品。

这是传统的产品开发方法不奏效的根本原因。

创业|创业的毁灭之路是传统产品开发方法

创业的顿悟之路是客户发展方法

《四步创业法》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方法:“客户发展方法”。

这个方法分为四个步骤:

1. 客户探索;

2. 客户检验;

3. 客户培养;

4. 组建公司。

每个步骤都是可以重复进行的,其实也是必须重复进行的,因为现在的创业形势下,客户和市场都是不可预测的,并且也是不停电话的,所以必须反复进行客户探索和客户检验。

创业|创业的毁灭之路是传统产品开发方法

总结

客户发展方法与传统的产品开发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

传统的产品开发方法是单向的、线性的,一般是不会反复的;

而客户发展方法是重复试错的,每个步骤都要经过很多次探索,直到检验没问题了再进行下一步。

以上内容参考自《四步创业法》一书,如果需要详细了解,可以去参考此书。


2017-12-30 06:08:49    1027

一次只做一件事

这一点可能有点大家都有了解过了,然而却很少人会去做。

其实呢,人类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每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情。

有些人认为自己可以多项工作并行,可是却没有发现,每项工作切换来切换去,脑袋都晕掉了,并且会非常累。

因为当你在不同任务间切换的时候,一定会花费一些脑力去结束上一个任务,再从记忆里把你要执行的新任务拉出来进行切换。

这个切换的过程中,必然会浪费时间,有些人认为自己并行任务没问题的,只是切换时间长短的问题。

一次把事情做对并且一次只做一件事可以提高团队成员效率

这一点,想必很多程序员深有感触。

很多人说,程序员不好相处、脾气大等等,其实你可有想过,写程序是需要专心去做的,这个其实和写作很类似,如果被打断,思绪可能就没了。

而人在专心做事情被打断的话,情绪容易产生波动,甚至发怒。

《高质量软件项目管理》一书中曾做过数据分析:当你做一个项目时,该项目获得时间比例为100%,时间损失为0。

当你同时开展两个项目时,每个项目获得的时间比例为40%,时间损失为20%。当你同时开展5个项目时,每个项目获得的时间比例仅仅是5%,任务转换造成的时间损失是75%。

多任务并行会短时间拉低智商

伦敦大学找了4男4女进行多任务切换时的智商测试,第一次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测试,第二次是在容易分心的环境中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在分心的环境中,大家的平均智商下降了10个百分点。

更有趣的是男性智商比女性下降得快,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男性专注力比女性高,所以当他们被放在一个分心的环境中,产生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一次把事情做对并且一次只做一件事可以提高团队成员效率

一次就把事做对

据调查,欧洲生产汽车每100辆有78.7辆瑕疵品,日本丰田每100辆只有34辆瑕疵品。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是面对错误的解决方式。

前者是将所有的配件组装完成后,再去由一批专家纠错。

后者则是生产线上出现问题时,每一个员工都有权力立刻停止整个生产线,大家全都停下来集中解决生产线上现在出现的问题。

这个小小的差异让丰田瑕疵率比欧洲汽车降低一倍,这是因为事后修复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成本是立即修改的24倍。

所以最高效的办法就是一次就把事做对。

一次把事情做对并且一次只做一件事可以提高团队成员效率

总结

提高产品成功几率的秘诀是让你的产品用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大众面前,马上获得及时反馈,立刻实现价值或者获得及时修正。

2017-12-30 06:08:08    1031

提要

在现今的时代,创业的其中一个准则就是“快”。

很多人说,要静下心来去专心做产品,先不要管那么多,可是现在市场上,其实并不缺产品,而是缺时间。

并且,你闷头做产品,也许做的根本就不是客户需要的,下面来看看提高团队小效能的合作方式,快速验证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把握时机。

创业|4 个提高团队效能的合作方式

小而精的团队

团队成员不能太多,这样的团队一般是由3~7人组成。

之所以要求人员不能太多的原因就是:当团队人数增加时,彼此合作的沟通渠道就会增加。

一般情况下,5个人的沟通渠道是10条,10个人的沟通渠道就达到了45条。

【案例】

这超过了大脑的承受能力,团队成员需要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沟通和等待上,使整个项目进度缓慢。

有个软件开发领域的传奇人物劳伦斯·普特南曾花大量时间调研团队人数和团队效能的关系。

他从数百家公司里选取了491个难度相等的中型项目作为调研数据,结果显示,3-7个人的团队需要的工时只有9-20个人团队所需工时的25%。

创业|4 个提高团队效能的合作方式

其实当项目增加人手的时候,并非立即就能入手,所以这不是“ 1 + 1 = 2 ”的计算,这个结果甚至可能 1.5 都不到。

“冲刺”

这里的“冲刺”是指要求团队把固定的一段时间当做冲刺期,在冲刺结束的时候交付产品。

这个产品必须公开交付,如果超过一半的人觉得这个产品不好,这个项目就会被 cut 掉。

然后你可以立刻开始下一个冲刺期,设计下一件你喜欢的产品。

这种“冲刺”的优点是用周期性的视角看待时间,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让产品用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大众面前,马上获得及时反馈,加快产品的交付速度,增加产品的成功几率。

创业|4 个提高团队效能的合作方式

【案例】

维基速度团队是一个以快闻名的生产汽车团队。他们生产一台定制汽车的时间要比宝马、奔驰快一倍左右,汽车性能和安全性也很有保障。大部分汽车时速都能达到140英里,碰撞试验达到5星级。

他们团队提高效能的秘诀就是冲刺。

把一周时间定为冲刺周期,每周四在一起开会,确定本周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任务一旦确定就被锁定,任何人不得更改和增减任务。

大家必须在一周之内集中精力解决这一个问题,下个周四必须彻底解决上周的问题。

冲刺只是利用一个周期性的视角去看待时间,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它会让你知道项目的截止日期,会让你有紧迫感、新鲜感。它会让一件事情变得有始有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并获得及时反馈,确定产品是否符合市场。

“每日立会”

就是每天都有小的复盘会议,这里有个小规则:开会时间固定,全体成员参

2017-10-31 23:04:47    928

悲观主义色彩浓厚

不得不承认,乐观是一个创业公司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位 CEO 给脑图哥说过一句话“无论处于什么情况,做 leader 甚至是老板的人,一定不可以悲观,如果有情绪,也不能在下属及员工面前表现出来”。

虽然有时候,我们是需要跟员工以合作者的身份,但是如果作为管理者,悲观主义色彩太严重,会直接影响团队的士气,团队效率下降,甚至导致成员对团队失去信心。



大多数人认为对未来持谨慎态度是明智的。

谨慎并不犯罪,但如果公司做事处处讲求谨慎的话,那么这会让失败来得更快。

这在足球比赛中是很常见的,在比赛接近尾声时,领先的球队往往会求稳,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领先优势,已经不敢像取得领先优势之前那样去打拼了。

正因为如此,领先者往往会在比赛的最后几分钟内输球。


心怀恐惧

恐惧会绑住你的手脚,不敢去奋斗,也不敢去冒险。

其实人很难做到的就是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某种恐惧。

甚至有些人不仅不愿意冒险做出改变或创新,还对自己的方法坚持己见,坚信自己掌握了成功的密钥,觉得再也不用去探索其他的成功之道了。



总结

公司只不过是构建在人的基础之上的组织而已。公司并不会做错什么,真正没能把事做好的只不过是人罢了。

如果你多审视一下从前的商业史,你就会发现尽管失败的表现形式各异,但是种种失败的诱因并非所谓的战略失误,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样,造成各种失败的人正是作为公司领导者的我们自己。

公司只不过是领导者个性的外化体现,领导者有多魁梧,他们投射在公司上的影子就有多长。

公司的领导者就是商界大舞台上的主角,如果他们不小心犯错的话,他们就会把公司带入歧途,公司这列火车也就注定要开往滑铁卢了。

 


2017-10-31 23:04:15    964

完全信赖专家

专家也并非是事件的第一线人员,他们对事情的了解也可能是纸上谈兵,并不符合实际发生的情况。

美国大选之前,民调专家都指出希拉里会胜出,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然而你所谓的专家,真的是你需要领域的专家吗?

也许是所有缺点集合到一家公司了,昨天脑哥文章中讲到的朋友所在的公司。

公司里有 IT 主管,负责 IT 方面的所有事情,而老板不相信 IT 主管的建议,而是盲目相信另一 IT 专家,而 IT 领域范围非常广,这位专家专攻的是硬件研发,而公司需要的是软件研发方面的技术,所给建议也并非有所益处。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 IT 专家是老板的男友!

由于所处领域不同,而老板盲信自己的“专家”男友,导致 IT 主管不受信任,甚至在一次研发会议上,老板对app研发的时限离奇的短,对 IT 部门评估的几个月时间,更是噗之一鼻。

后果可想而知,没过多久,整个 IT 部门集体离职了!

此外,还有一种信赖专家,就是所有的事情都依赖专家决策。

需要谨慎中了“专业思维偏见”的陷阱!


不用心思考

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这也是很多企业管理层遇到的问题。

一方面,管理层甚至老板并非对所有的职位都了如指掌(基本不可能),然而却大权在握,甚至没有用心去思考下属的建议,就给出自己的指导性意见并强制执行,导致工作进行不畅,甚至会导致员工关系问题。

另一方面,有的公司,管理层不是从基层提拔出来的,而是“空降”来的。对本地环境不了解,然而有些却不花时间调研、思考,从而导致工作进行不畅。


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一方面,老板不下放权利,对他人专业领域横加指导,甚至对于同一专业术语,理解不同,如何有效办公?

有位老板曾经说“我不懂,那你就把我讲懂啊”。这话在创业公司里,恐怕极为不当。姑且不说专业领域人才的口才如何,如果公司任何一个决策,都需要专业人才给管理层讲懂,恐怕执行效率非常低!

另一方面,老板事情比较多,并不能顾及所有方面。如果不能放权,那么千万不要草率做出判断,一定要花时间去了解事情详情,切不可做出诸如“只看邮件标题”等的判断。


过多的条条框框

大型组织为了让一切井井有条,设定了各种规定和管理,结果规定和管理变成了条条框框,扼杀了组织的活力。

而控制这些条条框框的官僚们一定会誓死捍卫这些规矩,因为他们觉得任何挑战权威的做法都是在削弱他们的权利。

很多领袖、员工的大量时间、精力就浪费在这些无谓的行政斗争中了。

然而初创企业,完全没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