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ing@刘迎光
相信了,才有可能遇见,不相信,也许只会是擦肩而过!
Toggle navigation
Lighting@刘迎光
首页
IT技术
微服务(IT)
技术问答
OpenBI
读书笔记
公众号【今日脑图】
关于我
自媒体
归档
标签
信息爆炸了,该怎么有效学习?
2017-08-29 16:50:40
1101
lightingfire
# 知识信息爆炸了,该怎么有效学习? ## 概要 ### 互联网催生了信息爆炸,但也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 每天我们不停地刷着微信、微博、各种新闻app。可是并没什么卵用,学习效率依然很低。那么该怎么从大量的信息中寻找真正有用的知识呢? ## 什么是知识 ### 只有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或者认知的信息才是知识,否则它只是信息。 ### 我们读的书并不一定是知识,只有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信息才是知识。 ## 知识学习的误区 ### 1. 有的人读了很多书,读完书不就就忘记了书中内容。 #### 读完一本书我们不久就会忘记书中的内容;很多人会说书本的精华我已经吸收到了,忘记具体的细节很正常,可是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如果你连这本书写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怎么能说你学到了东西呢? ### 2. 很多人喜欢上培训课 #### 培训后,很多人往往在生活工作中却没有任何改变,那么可以说你只是听懂了很多道理,却无法落地。还记得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正是如此。 ### 3. 每天会看很多文章,然后点赞和打赏,然后继续看下一篇 #### 时间久了,你可还记得这篇文章? ### 4. 常用不少技巧,如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等,可是依然感觉没学到东西 #### 其实你只是记录了内容,却没有用心去琢磨。 ### 5. 碎片化学习 #### 记得曾经跟朋友聊天,发现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每天看到一篇好的文章,就会点击收藏,久而久之,发现收藏等于不再阅读,这样的知识碎片,即使再多,对于我们有弊无益。 #### 其实我也是这样子,不过好在我会定期整理这些知识碎片,定期重新快速浏览这些知识碎片。 ### 6. 求鱼不求渔 #### 大家应该都有过教一个人无论如何也教不会的情况吧 #### 有次带应届生,写代码出现了些bug(小编是个资深程序猿),让我给他指导。然后我在帮他看的时候,他跑去其他地方玩了或者做其他事情了。心凉了,问他什么情况,他回我一句“解决了就行”,留我一脸尴尬。。。 ### 7. 知识越多越好 #### 信息已经爆炸了,并且这个时代的人工智能远比你的电脑处理效率高多了,拼知识容量,恐怕你迟早会被机器比下去。 ### .....小编不具备机器的容量,只能看这么远..... ## 如何高效学习 ### 1. 掌握规律 #### 绝大部分的领域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或者部分有规律的),就像我们初高中学过的很多物理定律等。 #### 虽然已经离开学校很多年,不过还是常常听到很多定律。如经济学中的“奥卡姆剃刀定律”、“木桶定律”等,IT领域中的“摩尔定律”等 #### 多花时间去研究事物背后的规律,从规律入手进行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 2. 借助工具 #### 可以使用方格笔记、思维导图等工具。 #### 很多知识学习的公众号,如罗辑思维。小编的公众号也是知识分享的,罗辑思维是小编的榜样。 #### 知识付费,现在很多平台都出现了付费知识频道 ##### 知乎付费问答 ##### 得到的付费专栏 ##### 得到的每天听本书 ### 3. 临界知识 #### 通过学习和掌握少数重要但是影响广泛的规律,并以此建立的认知,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就能形成自己的跨界竞争优势。而这些能够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基本规律,被称为临界知识。 ####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临界知识,不过,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是通用的,比如复利效应、概率论、系统思考等等。--《好好学习》 ### 4. 多领域跨学科知识 #### 长期工作在一个领域,往往会形成专业偏见,就如马克·吐温的名言“手里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我们常常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知识尝试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 #### 具备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知识,能够帮助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从多个角度思考,也许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突破专业知识的束缚,创新和创造。 ### 5. 知识的局限性 #### 规律并不是对所有的情况都适用的,都是有其局限性的。 #### 案例:如摩尔定律,也只是适用于一定的时期,去年就不少人讨论摩尔定律是否失效的问题。 ## 总结 ### 有时候,慢就是快,要打好基本功,如熟练掌握方格笔记和思维导图等工具,不仅仅对与知识学习,对于思维拓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学习效果不理想,往往是方法不对,相信很多人都比较勤奋,那么方法对了,想必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 这是个终身学习的时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现今没有以往那么难以生存,然而想要生存的更好,还是要会好好学习的。
Pre:
“拿锤子的人”请看好,我不是“钉子”(如何破除“专业偏见”)
Next:
saiku-3.14构建过程(根据源码略微修改)20170805
Table of content